文化是根,根植于血肉的灵魂。传统特色食物是故乡的记忆,在祖祖辈辈的传承中,那份味道融入血液,刻入骨髓。为了探究地方特色美食,探索各地传统饮食文化差异,在美食中感受和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蓝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2322119032团支部的5位同学以“饮食所思,文化所载”为主题,在各自家乡江苏徐州、南通、苏州、安徽铜陵、甘肃酒泉开展关于探索家乡美食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探索徐州饮食文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张熙悦同学初步利用网络了解关于徐州伏羊节的饮食文化。伏羊节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特有的一种饮食文化节,源于彭祖,形于汉,盛于当代。徐州彭祖伏羊节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伏羊食俗是徐州地区特有的民俗。为了进一步了解伏羊食俗,张熙悦走访当地以羊肉为特色的餐馆,在采访过程中了解伏天吃羊肉的原因,通过拍摄视频等方式熟悉羊肉汤的做法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这次活动实践,张熙悦同学深入了解了徐州羊肉饮食的历史渊源和独特之处,也增进了对传统美食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徐州羊肉饮食文化,为地方经济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陈雨奇同学深入徽菜发源地,积极探寻徽菜的历史渊源,学习传统徽菜的烹饪技艺,尝试自己制作家常徽菜,为徽菜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践活动中,陈雨奇同学首先通过网络资料搜集与查询,了解了徽菜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随后走访当地传统徽菜馆了解各种传统特色徽菜并学习相关烹饪技艺,如徽州粉蒸肉、徽州红烧肉等,深刻感受徽菜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此次徽菜传承社会实践活动,陈雨奇同学不仅深入了解了徽菜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而且更加认识到徽菜的重要性和传承价值,表示要将徽菜文化传承下去,为弘扬中华美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苏帮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起源于苏州,历经千年的演变与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艺与风格无论是醇厚的炖菜、鲜美的蒸菜、还是口感细腻的炒菜,每一道苏帮菜都凝聚着匠心独运的烹饪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朱润甜同学进入了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庆江南店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体会苏帮菜的文化韵味。此次苏帮菜的宣传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这道美食的历史文化背景,还激发了大家品尝苏帮菜的热情。
南通四宜糕团是中国传统糕团的代表之一,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在南通地区享有盛誉,更成为了中国糕点文化的瑰宝。其历史悠久,制作工艺复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郁晨鹭同学来到拥有100年历史的四宜糕团店,购买了店员推荐的糕团,品尝了不同口味的糕点。同时,她去到后厨,参观并亲自尝试下糕点的制作过程,它在用料的比例上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将糯米磨碎,在圈筛上进行筛选细腻的糯米粉,筛选过后将粉撒入糕笼,中间加入红枣等食品,铺好后放入炉子上蒸,最后取成长条。南通四宜糕团不仅有着美味的口感,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南通地区的特色美食代表之一,南通四宜糕团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了中国糕点文化的瑰宝之一。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徐瑞同学来到甘肃酒泉的一家非常受欢迎的面馆,与面馆的创办者以及前来吃牛肉面的人交流。牛肉面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清朝嘉庆年间。因为甘肃的冬天一直都是零下十几度,一碗热腾腾的面无疑是冬日里最让人暖心又暖胃的食物。徐瑞同学观看厨师制作牛肉面的过程,以及询问牛肉面制作的注意事项。在采访顾客中,遇到一位带着行李赶着去外地打工的大哥,大哥说道:“离开的时候就还想再吃一碗牛肉面,独在异乡时,觉得一碗地地道道的牛肉面就是故乡。”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她感受到家乡美食所传递的浓浓家乡情,希望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传播甘肃牛肉面。
实践队深入家乡进行社会实践,品尝各色美食,从美食角度了解家乡文化。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刻领略到家乡美食,而且从食物中探寻到各地饮食文化的多姿多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家乡为视角,探索各地传统的饮食文化,追寻各地风俗习惯、历史风貌,更好的传递地方特色,赓续中华民族文脉。
文稿//张熙悦 朱润甜 陈雨奇 郁晨鹭 徐瑞 李航
摄影//张熙悦 朱润甜 陈雨奇 郁晨鹭 徐瑞
审核//何筠